产地
风味描述:
杯测风味:发酵酒香、红酒、葡萄、热带水果
埃塞俄比亚西达摩古吉日晒咖啡豆简介:
埃塞产区的咖啡种植特点
埃塞俄比亚隆起的地势形成了绝佳的气候环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充沛的降雨和雾气缭绕,以及约两千米的超高海拔形成显著的温度差,为咖啡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当地咖啡的生产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森林咖啡、半森林咖啡、田园咖啡以及大型种植园,其中田园咖啡最为普遍。所谓田园咖啡,就是指农民在自家田园中将咖啡树与其他经济农作物混合管理,通常跟芭蕉树一同栽种,也正是因此家家户户门前后院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景观,这也正是埃塞俄比亚的主力生产方式。
相信有很多细心的小伙伴在冲煮埃塞咖啡豆的时候,留意到豆子的颗粒大小不均,形状各异。作为阿拉比卡咖啡的诞生地,埃塞咖啡的品种数量实在太大,几乎没有办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它们进行基因检测、验证。同时当地政府希望能保护这些未知品种,避免各国从业者争相获取,所以决定以原生种「Heirloom」来命名这些品种。Heirloom原生种一般颗粒小巧,外型较为浑圆,形状不会很均匀,大多介于14-15目之间,在杯测上往往表现出优雅的花香和水果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行政上,埃塞俄比亚共5个大州都有种植咖啡,四大种植系统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以下九大产区:金玛、西达摩、耶加雪菲、哈拉、林姆、伊鲁巴柏、金比(列坎提)、铁比、贝贝卡。其中耶加雪啡咖啡、哈拉尔咖啡和西达摩咖啡的知名度最高。
西达摩咖啡也是小农种植
西达摩(Sidamo),位于东非大裂谷阿瓦萨湖以南肥沃的高原,雨水充足,气候适宜,海拔高达1500-2200米,是咖啡种植的完美之地。由于海拔高,加上适度的遮荫种植,使得咖啡果能在凉爽的温度下缓慢成熟,也积累了更多营养转化成风味物质。
与埃塞俄比亚其他产区类似,西达摩咖啡也是小农种植。小农种植的咖啡产量很少,当地会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合作社和处理厂,主要负责该区域的咖啡生豆处理。每当咖啡成熟的季节,咖啡农将收获的咖啡果实送到附近靠着水源建立的处理厂(合作社)进行统一处理,后续会以处理厂的名义出售。如今随着精品咖啡的发展,很多生产商会用直接与农户采购,加强对咖啡微批次的管理和追溯,因而咖啡品质进一步提高,得到更多为精致处理的微批次。
古吉产区
GUji古吉产区,曾归属于西达摩产区,是在2010年因为咖啡豆风味优异被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ECX)的独立成一个新产区。古吉产区位于耶加雪菲的旁边,这里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肥沃的黑土地,土壤的深度可达到两米,让植株可以抓地更深。另外海拔平均高度在1800米以上,白天与夜晚的温度差比较大,这都是促使古吉生长出优质咖啡的有理条件。咖啡种植几乎不必使用化学肥料,树木周边的落叶或凋零物、植物残根以及土壤的有机物质就能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使得咖啡树蓬勃生长。
目前我们还是常常能看到西达摩产区和古吉产区同时出现,这主要是在埃塞俄比亚行政划分上,行政区划分为四个等级,由大至小排列顺序为Region、Zone、woreda、kebele,大部分的咖啡生豆名称依循着此规则去做命名,例如花魁,位于西达摩产区耶家雪菲东南方,在行政区划分上隶属Oromia Region→ Guji Zone 古吉 →Shakisso woreda 夏奇索→ Hambella 罕贝拉。
西达摩古吉咖啡,有什么风味特点?
当我们选购一款咖啡时,除了产地,还会留意它的后置处理法,因为咖啡的风味调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处理方式的影响。日晒作为埃塞最古老的传统处理法,西达摩绝大多数地区仍采用这种自然干燥的方式处理生豆。经典的西达摩风味就是采用日晒处理咖啡以醇厚浓郁著称,有着复杂的甜感、粘稠光滑的口感,香料、花卉与果香交织的丰富层次,伴随明亮的回甘。
相比水洗,日晒处理的发酵时间更长,菌种与果肉反应程度更高。当果实开始发酵时,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更多,特别是酯类化合物。虽然大部分糖类物质会在烘焙时被破坏,但这些化合物在焦糖化反应中会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芳香化合物。也是这些芳香物质为咖啡熟豆提供更多花香和热带水果的发酵香,如呋喃类化合物,使日晒咖啡的味域更广,尝起来更甜。前街豆单上的西达摩花魁咖啡豆也是选自日晒批次,来自罕贝拉。
罕贝拉·花魁咖啡
罕贝拉位于西大摩和古吉产区的交界地带,属于古吉产区管理,与耶加雪菲的科契尔隔山相邻,中间山地海拔高度3200米,是埃塞俄比亚最高海拔的子产区。
花魁这支咖啡是在2017年DW公司将其参选当年的TOH(Ethiopia National Taste of Harvest competition),并荣获了冠军,从而开始面世。花魁在英文上是称为Hambella ,也就是罕贝拉产地名。花魁咖啡是来自古吉的Buku Abel处理厂的日晒咖啡豆,布库处理厂Buku Abel会在农场附近不同地区收购咖啡樱桃进行处理售卖。
在每年的咖啡收成季节(12月-1月),Buku处理厂会组织农民采摘全红的咖啡樱桃,糖度值要达到30以上,将筛选过的咖啡果实放在非洲棚架上进行晾晒。由于当地的日夜温差非常大,咖农会在中午采取遮挡太阳的方式避免太高温而过度发酵,夜晚为了防止突然骤雨会用塑料布进行包裹。全日不间断翻动,还要保证咖啡果不会堆积太厚,这样能让果实均匀干燥同时又能防止果实晒伤或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发酵味。经过约18天的日晒处理,咖啡生豆的含水率只有13%就可用机器脱去外壳。
处理法:日晒处理
风味:花香、菠萝蜜、果脯、杏桃、果汁感
产区介绍:
埃塞俄比亚,位于一个充满了神奇的国度,我们这里所说的,我们喝过的没喝过的阿拉比卡种的咖啡都发源于此。 咖啡在埃塞有记录的史证可以考究到公元4-5世纪,当时由于种族间的战争,咖啡就这样随着人们的征战与迁徙传播到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后面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以及回教的传播,种种因缘,欧洲开始有了咖啡馆以及随之慢慢形成的咖啡馆文化,随后,中美洲开始种植咖啡,亚洲的印度,印尼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咖啡,就这样经历了几百年,我们才到了现如今的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
冲煮建议:
推荐煮制方式:手冲 滤杯:v60滤杯 水温:90-92℃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细研磨(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80%) 冲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进行闷蒸,闷蒸时间约30秒,小水流中心绕圈注入125克水时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的时候继续注水至225克结束,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风味杯侧报告:
其他推荐 更多>
咖评最新评论 更多>
埃塞俄比亚瑰夏村日晒绿标
5
味道好才是真的好
云南小粒
3.5
不错
哥斯达黎加 塔拉珠
3
可能是我技术问题,手冲不加奶咖啡比较酸苦,加奶后味道干净清新,比较均衡。
花魁
4
高温区风味整体以酸为主,苦味也比较明显,一般。但冷却后,中温区时甜味突出,苦感减少,醇厚度增加,冷却到30度左右时,终于明白这支豆子为什么叫花魁,果香味突出,入口百花齐放,百果争宠,余韵留长!
耶加雪菲 果丁丁
5
没人评论啊!啦啦啦啦啦
印尼 西爪哇
3
用了龙哥的印尼之海 和千咖咖啡的这款豆子 味道的确不同 在v60和蛋糕杯都试了 v60会有印尼猫屎独特的味道 但是甜度没激发出来 蛋糕杯却很好的激发了 酸度在蛋糕杯上会更加柔和 总体来说 蛋糕杯做这款完胜
带着你,不管你在哪里!我们提供伟大的功能,以帮助您找到新的,你会喜欢